央视聚焦琅琊汉墓,新区土山屯考古入选中国考古界“奥斯卡”初评
2017年的土山屯考古,可谓炸裂!继荣获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后,又在考古界“奥斯卡”——“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初评入选,期间还配合完成了CCTV-10科教频道考古纪录片《考古进行时》的拍摄,并将于2018年2月27、28日21:48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
2017年6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土山屯村,一处汉代家族墓地正在发掘。编号为147的墓葬封土并不特殊也不突出,但在清理到内棺时,几道棺束显示出了它的不同。打开棺盖板,里面是满满一棺清水,水中金光灿灿,器物若隐若现……
在墓主脚部位置的竹笥中,不仅发掘出相当于统计年鉴的公文木椟,还有古代的“名片”,据此记载,墓主人是一位刘姓县令……
随着发掘的深入,墓主人骨骸露出,体质人类学家推测,墓主人年龄大约40岁,患有骨病。之后,金缕玉衣的替代品——玉席的发现,更是引发考古队员们的猜想——墓主人绝不仅仅是县令那么简单。
土山屯墓群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封土14处,发掘汉魏时期墓葬60座,出土1000余件(套)遗物,主要有陶器、原始青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和玉器及丝织品。
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特色,对于鲁东南沿海地区葬俗研究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等都具有指标性意义。
出土文献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政治制度、地域文化及物质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考古新发现,是以从全国800多个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入围初评的40个项目之一。
随着对这座墓葬的深入考古发掘,一个生活在2000年前的贵族子弟慢慢“复活”。出土器物丰富,如此厚葬,墓主人的身份是否另有玄机?出土器物上的精美纹饰,是否可以说那个时代也是有灵魂画手的呢?
宦游临淮,最终魂归琅琊故里的墓主人,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考古队员又将为这千年后相遇的墓主人重构起怎样的生平往事?
-
下一篇:西海岸新区的“品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