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军民融合学院打造军地人才培养的青岛模式
军民深度融合,军地同心筑梦。青岛军民融合学院以使命融合为责任担当,以资源统合为服务链条、以系统耦合突出双向人才培养,最终实现全方位的效能聚合,打造出了独具“青岛”特色的军地人才培养模式。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行了精辟概括和准确定位,他强调,要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
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十几年来与海军青岛舰、海军9××××部队等驻军单位联合共建,不断探索军地携手发展、共同培养军地人才的模式。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依托原新区职业教育中心,成立了全国首家军民融合学院——青岛军民融合学院,承担培养军地人才的重任。承载着“军民融合富国强军”的责任和梦想,青岛军民融合学院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跨界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构建双向对接机制、推进双向资源共享、实施双向人才培养,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使命融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军民融合学院坚决贯彻习近平教育思想,恪守“博学笃志富国强军”的校训,以“金的人格铁的纪律”为校风,以“德能兼备严教善育”为教风,以“善问明理苦练技精”为学风,坚持立德树人,并根据驻军需求,加强任务落实,助推驻军官兵成才发展,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资源统合。青岛军民融合学院重点打造“教学链”、“人才链”对接驻军“需求链”、“岗位链”,合纵连横统筹社会资源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服务链”、“融合链”,初步形成了域内军民融合人才双向培养的网络化体系。联手著名军校、驻区高校、区内名企和社会优质资源,建立起“军校企三方共建”的运作平台,形成了“产教训三维融合”的办学模式,实现了资源统合的最大化。
系统耦合。学院聚焦军方需求,统合社会力量,实施“学培一体、动态调整”的灵活专业设置,以学院优势资源为载体,以社会力量为扩展,提高服务驻军官兵的内涵和能力,每年为部队培训官兵5000余人次。学院开展“双教双学双活动”,即学院师生到部队“去教去学去活动”,部队官兵到学院“来教来学来活动”,做实军地人才培养工作,校军双方耦合效应叠加,基本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双向运作”机制,为军地双向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效能聚合。聚焦人才双向培养,军校携手共育英才:军民融合学院开展官兵学历提升“精准定位—精准辅导”一条龙服务;技术技能考试鉴定“精心培训—精准鉴定”一站式服务;国防教育军民共建“精准设计—精确实施”一揽子服务。学院与驻区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积极合作,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提升了院校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畅通了官兵“入伍即入学、转业即成才”的通道,拓展了“军转民、民参军”的领域,推动形成了高效益的军民协同发展、融合共享的新格局。(宋伟珺)
-
上一篇:新区学子新加坡首都剧院摘金
-
下一篇:锚定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