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聚西海岸”,西海岸新区助推大数据产业实现“概念”到“价值”华丽转身
移动支付、5G、“互联网+”……随着信息技术和生产生活交汇融合,海量集聚的数据,实实在在地关乎我们的“医、时、住、行”,小到敲击键盘、迈开步子,大到征信系统、政务记录。数据,已成这个时代最活跃的要素和最有价值的“信息矿产”!打破壁垒,探索大数据发展新模式,打造数字新区建设新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制定了《关于加快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让我们一起看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目标
■ 2018年
◆ 争取全区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业产值达到20亿元
◆ 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企业超过10家
◆ 基本完成全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启动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各领域数据资源汇聚、开放、共享,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60%以上,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度达到50%以上。
■ 2019年
◆ 争取全区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业产值达到38亿元
◆ 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企业超过30家,基本形成健全的大数据产业链条,打造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实现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突破融合发展,大数据示范应用成效初显;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80%以上, 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度达到 60%以上。
■ 2020年
◆ 争取全区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业产值达到70亿元
◆ 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企业超过50家,大数据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 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90%以上,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度达到70%以上。
用“四个中心”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
着力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工业大数据中心、海洋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
01
政务大数据中心
高水平建设“两网两平台”。“两网”即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内网。“两平台”即云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标准体系建立、规范政府数据资源管理等措施,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区域性PB级政务大数据中心。
“例”说政务大数据应用
社会治理
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为试点,推动公安、城管、政府信箱、政务微博等各类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提升社会治理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前瞻性,打造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
民生服务大数据应用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快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下线上一体化融合,实现“一号申请、一网通办”。完善共享互认的统一用户实名认证体系,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全网通办”。加强基层便民服务点建设实现政务服务区域全覆盖,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实现让群众“零跑腿”或“只跑一次腿”。
02
做实工业大数据中心
依托新区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借助龙头企业和驻区高校的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全国领先、行业主导的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实现相关行业数据的汇聚融合应用,着力打造家电电子数据中心、汽车制造数据中心、船舶海工数据中心和石油化工数据中心,做实西海岸新区“工业大数据中心”。
“例”说工业大数据应用
家电电子
以海尔COSMO平台为引领,实现企业数据与收集的用户数据互联互通,逐步构建开放共享的工业生态体系。推动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由单纯提供家电产品向为用户提供舒适家居生活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转型。
汽车制造
依托新区现有汽车产业基础,支持大数据分析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积极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人车互联系统等智能汽车产品,促进汽车产业向智能、安全、节能、环保快速发展。
船舶海工
依托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推进大数据技术,提升船舶营运服务、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引导主流海工装备重点产品及关键技术研发,统筹研发设计及部件配套,提高技术集成水平。
石油化工
将大数据应用于石化产业供应链优化、库存管理和生产监管等方面,优化石油化工产业布局,向“炼化一体化、链群集成化、产品高端化、绿色循环化”转型升级。
03
做强海洋大数据中心
利用大数据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涵盖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数据于一体的海洋研究数据中心。着力打造港航物流数据中心、海洋生物数据中心和海洋渔业数据中心,建设面向全球提供海洋数据计算、存储和大数据分析等服务的“海洋大数据中心”。
“例”说海洋大数据应用
港航物流
以青岛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为中心,利用大数据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建设港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运价指数中心,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原油商品交易。
海洋生物
依托华大基因、明月蓝色海洋生物科技园等项目,以大数据促进海洋药物筛选和评价、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材料开发与利用等海洋产业发展,促进新区建成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海洋生物制品基地。
海洋渔业
以积米崖国家级中心渔港、琅琊国家一级渔港为基础,整合渔业数据资源,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远洋捕捞等方面,推进海洋渔业大数据应用,全面提高海洋渔业生产相关领域的数据信息水平。
04
大数据交易中心
打造“数据超市”、“数据银行”,依托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采用“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培育大数据公开交易市场。加快大数据交易体系架构建设,将大数据交易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数据资源聚合交易平台。
用“集聚区”实现大数据产业跨越式发展
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依托各功能区、园区,加以政策引导,借助大数据园区服务,建设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实训基地和应用示范中心,打造影视制作、文化旅游、智能制造、智慧海洋等多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加快省级中国联通青岛西海岸数据中心和中国电信云计算(青岛)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步伐,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
坚持引进龙头骨干企业与加快培育本地企业并重,扶持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与产业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形成引领带动效应。
瞄准国内外知名大数据骨干企业,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广泛、产业带动性强的重点企业。
实施新区大数据企业滚动培育计划,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营造服务环境优、要素成本低的良好氛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本地企业。
四大政策扶持大数据企业
01
落户扶持
◆ 固定资产投资额(仅限土地、建筑物及设备投资,下同)
◆ 超5亿元的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正式运营后给予500万元扶持;
◆ 超2.5亿元的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正式运营后给予200万元扶持;
◆ 超5千万元的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正式运营后给予50万元扶持。
02
大数据企业认定和评优
◆ 对认定的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挖掘等领域的企业进行评优。
评优扶持标准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扶持;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扶持;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扶持。
03
大数据优秀案例评选
◆ 面向在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开展大数据。
优秀案例评选每年原则上不超过5个,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扶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04
大数据企业运营扶持
◆ 宽带扶持:对区内大数据企业自用宽带租赁费给予50%的扶持,每户企业每年扶持不超过50万元,扶持期不超过3年。
◆ 数据存储扶持:租赁区内的数据存储供应商提供的存储服务,给予租用机架费用10%的扶持,最高不超过50 万元,扶持期不超过3年;给予租用云主机费用20%的扶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扶持期不超过3年;给予租用云存储费用30%的扶持,最高不超过20万元,扶持期不超过3年。
-
下一篇:两所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