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时政

新区72个社区“松绑减负”

来源: 点击:时间:2018-4-18 9:25:27

1524014442263006541.jpg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低保、计生、失业人口登记等各项行政事务成为社区工作的“主业”时,社区居委会就无暇为居民服好务。从去年起,新区将着力点放到基层,对72个城市社区实行去行政化改革,让社会治理创新的基层细胞拥有更强生命力,这一改变释放了社区有生服务力量,给群众带来了方便,也为社区松了绑、减了负。

干部腾出手脚解决“柴米油盐醋”

4月13日上午,薛家岛街道新港山路社区主任冷兆源回到办公室,大口地喝水。辖区内一个老旧小区的居民和物业公司闹矛盾,他去“劝和”,两个小时下来,矛盾化解了,嗓子也差点冒烟了。稍休息了一会儿,冷兆源又站起身,打算下班前再去走访几户居民,问问他们有啥诉求,把以前的“欠账”补齐。“现在我们社区居委会基本不办行政事务,就有更多时间管居民的柴米油盐事了。”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推进和政府工作重心下移,社区行政化日趋严重。“角色”的错位,让隐珠街道海王路社区居委会主任丁晓霞深有体会,“过去每天不是埋头在办理行政事务中,就是填各种报表,几乎每天都‘绑’在办公桌前,常常在街上与辖区居民面对面都认不出,更别说‘东家长西家短’地了解社情民意了。”

“让社区干部有更多精力抓好居民服务、群众自治、安全稳定等方面工作,大量行政工作减轻了,就可以有更多精力把居民服务好。”新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周学枫说,新区对72个城市社区所承担的96项各类事务进行分类,归纳梳理出60项行政事务已移交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为居民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而社区居委会仅承接了36项非行政类事务。

甩掉“行政包袱”后,丁晓霞和她的同事,将辖区内的6000多户居民划分成7组并分组走访。最多的时候,丁晓霞一天走访了50户居民。“以前看她们老在办公室里忙这忙那,现在常能在小区里见到,有啥事当面反映,真是不一样了。”海王路社区居民刘耀辉说。

居民自主选举为社区居民办实事

2017年,新区以薛家岛街道新成立的新港山路社区为社区居委会人员去行政化先行试点单位,作为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冷兆源就是通过自荐和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

同样,在长江路街道阿里山路社区,80后女硕士于珊珊也是通过自荐和社区居民代表选举当选了新的社区居委会主任。“以前都是社区书记兼任主任,由街道指派,现在通过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居委会主任和委员必须是户籍在本社区且在本社区居住的社区居民才能参与选举。”于珊珊告诉记者,生活在社区,更能以居民为中心,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解决居民难事。“新区探索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去行政化,从社区居民中依法选举产生了主任和委员,并让居委会参与主导社区的民主管理、民主协商等社区自治活动。”周学枫告诉记者,目前,共有124名社区居民和331名专职工作者充实进各个社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85.5%。其中,4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353名,占总数的66%,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383名,占总数的72%,进一步优化了社区成员结构。

社区自治创新群众事群众说了算

一方面减负,一方面增能,让居委会腾出时间解决社区事的同时,新区还要求社区工作者转变工作方式,不光是走访居民,更要思考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创新。

几番调研,发现有的时候一些关于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决策不体察民意、不尊重民意。为此,新区72个城市社区陆续推出了协商议事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前不久,长江路街道阿里山路社区一名清洁工提出辞职。社区组织这名清洁工所负责片区的居民召开协商议事会,就清洁工离职以后的后续问题,听取大家伙的意见。会上,很多居民发了言,提出了挽留清洁工的不少办法,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每户每月多交1元清洁费“留人”。“以前这些事都是等通知,像这种讨论决定从来没有过。”会后,阿里山路社区居民王大爷坦言。“社区的事情由居民商量决定,大家共同遵守,这样才能维护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周学枫介绍,新区的每个城市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协商议事会,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民主协商等方面问题,组织居民和利益相关方协商解决,从居民生活出发,强化社区服务,增强了与居民间的情感,推动了社区建设,构建起和谐社区氛围,实现社区自治新路径。(冯煜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