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旅游:从旅游自循环到开放的“旅游+”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世界旅游组织公认的“中国北方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度假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滨海度假特色突出。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新区旅游如何在传统滨海度假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旅游与多业态深度融合,蓄积产业新动能?近日,记者对西海岸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密德生进行了专访。
高端旅游业态不断涌现
4月28日,青岛东方影都在西海岸正式开业,游客的目光再次向新区聚焦。“五一”小长假,万达茂每天接待游客量均超过10万人次,4月30日更是以17.2万人次的接待量,位居青岛各大景区榜首。
“影视之都”无疑是西海岸一张璀璨靓丽的城市名片。密德生说,用旅游+影视文化,打造中国影视文化旅游新的制高点,这就像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为新区的发展又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内生原动力。
除了东方影都,西海岸新区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新型旅游业态和高端旅游地标。2016年,凤凰岛被正式授牌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宣告了凤凰岛跻身国内度假产品的“金字塔尖”行列;去年,新区提出打造“齐风琅琊台 时尚西海岸”文化旅游品牌的口号,揭开了新区旅游软实力提升的又一精彩篇章;亚洲最大的啤酒狂欢盛会——青岛国际啤酒节已永久落户金沙滩,更成为海内外游客的一场时尚盛宴。
在密德生看来,西海岸新区高端旅游业态的不断涌现,政策杠杆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明确提出将旅游度假产业作为新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新区旅游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气象,受益的不仅仅是八方游客,更有奔梦路上的“新区人”。
全链条“旅游+”活力十足
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这一趋势在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中也愈发明显。
密德生说,过去旅游业带动的只是游览观光、酒店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而如今,第一、二、三产业都能受到旅游业的辐射和带动,也因此出现了“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等全产业链条旅游模式。
旅游“+”系列全域融合的效果如何?密德生说,从西海岸新区酒店客房出租率及景区结构可见一斑。新区旅游业态中最突出的就是高端度假酒店集群。目前有星级饭店22家、国际品牌饭店15家,去年西海岸新区纳入抽样调查的23家星级和品牌酒店,2017年7、8月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1.2%。在景区建设上,目前新区拥有A级景区23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占青岛市的三分之一。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如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红树林度假世界等开业一个火爆一个,更可喜的是如香博园这样“小而特”的景区与整个旅游市场形成了业态互补,丰富了西海岸新区旅游线路。
乡村旅游持续发力
除了传统的滨海度假景区及新兴的高端旅游业态,新区的乡村旅游品牌同样亮眼。
密德生说,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五一”前夕,新区旅发委通过整合丰富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发起举办了2018青岛西海岸“乡约四季”旅游节活动,并发布了“小镇好时光”十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启动仪式当天,就吸引了省内外游客近两万人,这是新区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方面的又一力作。
西海岸新区已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4个,省级乡村旅游品牌78个,目前西海岸新区共有市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141个,位列青岛市首位。“‘现代旅游业+传统农业’是新区旅游全域化拓展的又一成果,通过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西海岸新区落地生根。”密德生说。
2017年,西海岸新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1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20.6%。今年新区旅游业再提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密德生说,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以“全域旅游”为指引,以精品优质旅游为方向,进一步提高各行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最终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