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时政

青西新区着力实体经济 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来源: 点击:时间:2018-5-8 8:50:34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就要依靠科技创新”,十九大报告对经济增长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印发加快建设四大基地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并于5月1日开始实施。该意见指出,新区将以实施“一业一策”为主线,以开展定向招商和精准服务为抓手,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推进海洋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三大领域十个产业,构建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亮点 西海岸新区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突破2300亿元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行,青岛开发区获批全国首批智能化工业园区试点,全国首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户中德生态园。国家海洋基因库实验室投入运行,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中心获批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49个、累计达209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5家、累计达40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300亿元,总量位居全市首位。技术合同交易额始终保持20%增长,发明专利指数位居全省前列,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10多块国家级牌子。

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兴创天地7家、总数达到18家,24个创业项目在三板、四板挂牌上市。国家海洋基因库实验室试运行,国家级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工程实验室揭牌,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中心获批全省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累计达到149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186家、总数达到39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区。

海洋制造业·东海药业 重研发,微生态新药创研领先美国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办公楼里,有一张袁隆平院士的合影引人注目,很少有人知道袁隆平就是用东海微生态药品治好慢性腹泻的患者之一。“我们应该汲取生态破坏造成环境恶化的沉痛教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人体微生态平衡。”青岛东海药业董事长崔云龙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长期以来,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犯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错误,就是过度重视人体自身的器官以及基因,忽视了由共生器官-人体菌群营造的人体微生态的重要性,致使人类对诸多疾病的起因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对这些疾病在预防和治疗上一直没有有效的措施。

东海药业,20多年专注于微生态制剂创研和普及微生态知识、疗法,1997年,东海药业成功分离出我国第一株药用酪酸梭菌,这也是我国第一株治疗腹泻、肠炎的药用酪酸梭菌菌株,生产的相关药品一举打破了日本在微生态制药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垄断局面。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领域技术领先美国十年,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人体微生态产业‘航母’。”该公司品牌部胡经理表示,东海药业的目标就是成为微生态领域里的标杆企业。为此,他们尤其注重研发和知识产权,“很多企业的微生态产品是通过其他平台转让的,我们都是自主研发的。”东海药业目前的研发团队有80多人,“今年7月份还将入职近300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一是研发人员。”正是有了强劲的研发团队做后盾,东海药业先后攻克了厌氧益生菌产芽孢困难的发酵技术和防止微生态药品失活的微囊技术等重大关键工艺技术,解决了益生菌药品需要2℃~8℃低温储运的技术瓶颈,使所生产的阿泰宁、宝乐安等益生菌药品均能常温储运,确保了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迄今,已成功创研获得了新药证书9个(一类生物新药3个、二类生物新药2个),其中微生态药品6个(国家一类新药2个),主持制定了微生态药品国家标准6个,系列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后主持完成了微生态药品领域的863项目5个,已申请新药发明专利60余项,获授权18项,其中获美国微生态新药发明专利授权2项,标志着我国在酪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方面的微生态新药创研水平领先美国。

迄今为止,东海药业的产品已进入国内二级以上医院3000余家,年销售1000余万盒,实现产值3亿元。系列微生态药品和克敏特等益生菌复合粉等功能性食品已为800多万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从2016年底开始,我们的产品往社区、乡村医院拓展销路,希望我们的药能够帮助更多人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