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看就业 前景重于“钱景”
毕业生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作为用人单位,企业的用人需要是什么?学校作为“娘家人”,又为学生们提供了啥“嫁妆”呢?
毕业生几家欢喜几家忧
“我一直想当个幼教,现在得偿所愿。”从山科大音乐学院毕业的王宁就业方向很明确。今年年初,她被一家私立幼儿园挖走,顺利签下劳动合同。“我希望在这里能让孩子们感受快乐童年。”
而同校的赵颖却很有压力:4年前,她为了顺利就业,报考了热门的财务管理,4年间,她成了高校“拿证一族”,初级会计师、理财规划师、计算机、英语……现在,她还在为获得理想的外企工作努力。
“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进大型企业,企业发展好,自己的前景才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赵明表示,经过半年的折腾,发现发展前景远比薪酬重要,“有了好前景,其它东西自然也会来”。
青职学院的王雷告诉记者,门槛高的单位要求“211”“985”高校毕业生,而不重视学校的单位却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他打算报班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后再就业。
用工企业更加青睐潜力股
记者采访时发现,企业大都比较青睐综合素质好、踏实肯干、责任感强的求职者。“我们要先看求职者的综合能力,其次是要沉稳、踏实的。”环球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柴立坦言,“如果稳定性不够,三天两头跳槽,会导致公司人力资源的断层。”“技术可以教,前提是务实肯干,能吃苦耐劳。”青岛同利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理孙鑫金说,“比起技术,公司更看重求职者对岗位的用心程度,不希望出现花钱培养新员工,出徒后就离职的现象。”
青岛方正圆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志告诉记者:“当年我一毕业就应聘了公司的技术总监职位,被选中后,几乎给公司每个人都修过电脑,也许是认真也许是专业,最后我胜任了,今年肯定还会有毕业生前来应征,我也会给机会让他们搏一次。”
记者了解到,企业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也需要更多的“后才”支撑。相比之下,企业会更倾向于“潜力股”,他们经过培养和锻炼后,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毕业前,学校会开展精细化就业指导,邀请校内外专家、HR及教师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七个类别的精品讲座;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简历及面试一对一指导活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朱景顺说。“现在就业不是问题,问题是有些学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建议毕业生们先就业,等有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再择业。”(张静)
-
上一篇:铺好就业路 点亮创业梦
-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