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岛,一座清秀美丽的岛
“山色波光辨不真,中流岛屿望嶙峋。蓬莱方丈应相接,好向居人一问津。”清人周于智饱览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的美丽胜境时,感怀万千,他把从心底里涌出的溢美之辞,恭敬地给了令他流连忘返的灵山岛。诗前小序里,周于智掏出肺腑之言,称就连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在灵山岛面前也“未足喻其胜”。
灵山岛是除台湾、海南之外,广袤的中国领海中的第三高岛,也是中国北方海拔最高的岛屿。它距大陆最近点5.97海里,面积7.66平方公里,高峰 513.6米。《胶澳志》称它为“水灵山岛”,古《胶州志》说它“先日而曙,将雨而云,故名灵山。”灵山岛自古以景色灵秀和超脱尘嚣而著称。《灵山卫志》说它“嵌露刻秀,俨如画屏屹立于巨浸之上。”灵山岛上尤为多情的,是四季里时常缭绕缠绵的云。浓的时候,云层整个围住了岛,远远看去,偌大的灵山岛像是漂浮在云的上面,云又像护岛使者一样,矜贵而悉心地托着岛。更神奇的是,有时候明明晴空万里,抬头望,湛蓝的天上不见一缕一丝云彩。调转身后,也许有丝微风滑来,也许什么都如刚才,可是灵山岛却在这瞬间就能隐在不知何处飘来的云朵之中,一座岛与一片云就如此迅速神秘地成为了互相缠绵的恋人,彼此不再孤独。
灵山岛历史悠久,史书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类活动,曾出土过环纹铜鼎、铜锛、陶片等文物,而且与当时名扬天下的琅琊台一样,灵山岛亦因山形巍峨秀美而闻名。
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大举攻宋,遣水师自胶西港(今胶州湾)从海路奔袭南宋首都临安(杭州),其水师屯泊于灵山岛以西的唐岛湾,被南宋将领李宝率水师击败,成为中国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故事传说。在灵山岛第二高峰望海楼存有的古代遗址,传说是金朝大臣金兀术之妹所居。金人在金家口子用沙石筑堤,欲通大陆,未成,由此而留下了望海楼、金家口子等名称,沿用至今。自明代以来,灵山岛即为海防要塞。近代以来,先后为德、日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占据。眼下,灵山岛仍然是海防前哨和守备要地。“其色四时常青,葱翠如滴,时与波光相乱。”这是清乾隆年间《胶州志》对当时灵山岛的描述。现在的灵山岛,林木覆盖率已达75%以上。站在对岸的积米崖遥望,灵山岛像一抹清奇的峰峦被虚浮在淡淡的云气之上,让人觉得灵山岛像极了天空与大海之间洇来的一团绿墨,随着浪涌逐渐漂移,那黑色的峰峦上渗着似有若无的绿晕。绿晕越来越实,不断扩展、润开。临近时,又见岛上群峰直逼大海,每座山峰都是耸翠叠绿,每道山梁、每匹山坡、每条山沟都拥挤着绿树的苍翠。绿树掩映着居民的红瓦房舍,半隐半露的红衬得岛上的绿更深愈浓。眼帘里映进这样的景色,便会觉得灵山岛就是一座翡翠岛,便会理解古人为什么把“灵岛浮翠”誉为胜景,便会惊叹一个“浮”和一个“翠”用在这里是如此生动和具有魅力。
春里一片灿烂,夏季一片葱绿,秋天一片斑斓,冬日银装素裹间又不乏绿意洇润,这是“海上画屏”灵山岛呈现给世人非凡的美丽图景。每每登顶灵山岛,人就仿佛置身于恢弘的画意之中。一道山峦就是一帧风景画;一块奇石、一组海礁、一道港湾、一群鸥鸟,都如雕似绘,画魂栩栩,意境深远。灵山岛的心胸是博大宽广的,历史积淀的浸含文化元素的传说一直令人津津乐道。石秀才、霸母树、鱼骨庙等传说,无一不注入了历史文化符号,每个传说都是民族文化与美德的延续与传承。
灵山岛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而人工的创造更有巧夺天工之灵。岛上12个自然村,有的坐落海边听鸥鸣望浪涌;有的踞于崖头探看峭壁深壑;有的在山峦中半隐半露,牵手缕缕云烟。在岛上,一处村庄就是一幅画,嵌在岛屿的或沟或坡或岸边或树层间,不拘格局而自成格局。梯田的石砌地堰顺地势蜿蜒有致,桑树、石榴、高粱、苞米、火炬树立在梯田中跟随季节营造风景。
灵山岛上民风淳朴,风清气正。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美誉远播,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景令人凭生敬意。岛外来者,都是尊贵客人。遇雨,赠上蓑衣斗笠;烈日当头,撑一柄伞为你遮荫送凉。关怀备至,细致入微,灵山岛人的善行让人竖指称好。
每年不同季节,我都心怀敬意,乘船渡海前往清秀美丽的灵山岛,赏风景、沐民风、洗心灵。不管匆匆来往,还是小住几日,总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验,情怀也随之淘洗升华,浸在心底的那份乡情也愈发有了暖盈盈的感觉。(崔启昌)
-
上一篇:老人献上墨宝致谢公交女司机
-
下一篇:珠海街道:网格员护航居民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