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民生

代代芳华厚植年画沃土——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绘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明

来源: 点击:时间:2018-9-6 11:11:57

1536203516724044967.jpg

1536203522914013923.jpg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中,西海岸新区三幅“胶南年画”在第二章“齐鲁风韵”闪亮呈现。新区现代民间绘画的独特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完美诠释了上合精神和峰会主题,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绚烂,也展现了新区劳动人民的艺术风华。

“胶南年画”已成为专属名词。68岁的陈明是胶南年画的领军人物,从业已40余年的他见证了胶南年画的兴起、辉煌与坚守。

培育年画萌芽

成包的碎布头,废弃的宣纸,陈明位于楼顶的工作室确实让人感觉有些“杂乱”。

作为文化工作者,生活和工作中总会藏起一些原有的生命冲动。也许正是这种强烈的反差,让陈明的创造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染力,成就了一段时期的艺术创作。

1968年陈明入伍,在北海舰队直属政治部宣传科,恰好董希文(巨幅油画《开国大典》作者)的学生高泉也在舰队当兵,陈明就跟着他学西画,打下了很好的绘画基础。

1971年,陈明退伍后,成为胶南文化馆美术组负责人。1972年,为适应农村文化工作发展,陈明骑自行车跑遍了全县除灵山岛外的30多个公社,选拔基层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美术爱好者。“当年9月举办了第一次大型美术基础知识和创作学习班,当时也不叫年画班,教着一帮人学画画就是了。从这一年起,县(市)文化部门年年都办两期以上美术创作培训班。”陈明说。

当时,陈明并不懂木板年画的规矩和画法,所以年画造型和用色都按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可恰巧是没有教条和框框的东西,使当时的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在看到他创作的年画《如饥似渴》后,眼前为之一亮,亲自选定这幅画作为1978年第一期《美术》封面,后来还拿到中国美术馆展览。这极大地鼓舞了陈明。

创作热情高涨

年画并不是从无到有的新事物,所以前期基本处于模仿状态,外加受部分辅导者西方美术写实教育的影响,使民间创作难以舒展。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们不得不探索。

“兴趣很重要,只有喜欢才能把想表达的表现出来。”1985年以后,陈明等美术工作者通过对一些业余作者不同身份、生活经历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找到了一些民间年画发展的自有规律。以当地实际为基,随其所意,让民间想象融入笔尖,辅导老师在不违背作者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收获》、《海趣》、《扎糊棚》等一批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画作诞生后,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胶南年画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1985年6月,胶南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胶南年画学会。就这样,很像样地把‘胶南年画’的名片打出去了。1986年,我们胶南被(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定为年画基地。”1991年起,胶南年画开始走出国门,将体现民众智慧、表达良好愿景、蕴含新区风土人情的民间文化推向世界舞台。而陈明的《回娘家》等30多幅作品也分别由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及其他有关单位送到法国、英国等国展览。

那时,陈明的创作欲望空前高涨。已身为文化馆长的他,又辅导又创作,精力旺盛,不知疲倦。《浪花里的欢乐》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戏浪》入选全国第四届水粉画展,《海趣》获得第五届全国年画展大奖……由于他投稿屡屡被报刊和出版社采用,参展作品数量多,又屡屡获奖,便有了“百发百中的神枪手”的美誉。

青春不灭之火

陈明与胶南年画已经融为一体。“文化艺术普及,专业协会、院校不怎么做这事儿,他们也许不屑于做。但是这块得有人做,持续不断地做。”

随着生活的改变,年画的实用性减弱,更多地成为了文化传承,而退休后的陈明也更多地成为了传承中的咨询师,尽其所为。

在《胶南年画  后继有人——文化馆年画创作班有感》一文中,陈明感慨道:“记得当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者没有一个是大学毕业的,中专美术专业毕业的也没有。看看现在眼前的这些青年画家们,问问这个是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问问那个是‘央美’高研班出身……20多年前就参加创作班的中年画家们也走南闯北,成就显赫,百炼成‘角’,让我这个连身高都比年轻时矮了两公分的退休老人在这个场合说两句,真得气门不足!好在我有一个真心、真实的感觉和愿望,那就是:胶南年画,后继有人,上下一心,辉煌辉煌!”

曾经年少的画家青春不在,新生代的胶南年画作家已经开始接过历史传承的重担。在新形势下,他们渐渐地不再迎合市场需求,开始转向纯艺术创作。此时,已年近古稀的陈明将更多的笔触转向了故乡的大海,那澎湃的海,那透彻的红,那气吞山河的气势,似涌动着一团团青春不灭之火。(文/崔晓宇  图/王果然

■相关链接

胶南年画是西海岸新区非遗文化中的瑰宝,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别开生面。年画运用简洁、饱满、装饰的构图,跳跃、统一的色调,稚拙、朴实、夸张的造型,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具象抽象共存的独特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被列入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区书画院院长、副研究馆员。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五十多家出版社和报刊先后出版发表作品千余幅,其中包含国画、油画、宣传画、年画二百多个品种,总印数约六千万张,单幅最高印数达二百多万张。数幅作品在国内获大奖,三十余幅作品在海外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