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扮靓新区街景
初秋时分,阳光和煦。行走在大珠山中路上,一处处多姿多彩的“口袋公园”呈现在市民面前,成为繁华闹市中的静谧之地和居民纳凉聊天、健身休闲、文娱活动的好场所。
“现在路口多了小公园,又美又方便!”家住亚圣花园的袁女士带着孩子在街边花园游玩。她没有想到,曾经家门前的扬尘四起,变成了如今的鸟语花香、春色满园。
据新区城管局园林办工程科科长张志超介绍,今年,新区以大珠山中路为改造重点,通过拆违、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因地制宜,构建多处以道路绿化为骨干,街头游园、口袋公园、节点绿化为依托的生态绿化新格局,让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相融共生。
曲线景观墙体验城市民俗文化
7日,记者来到大珠山中路的海王路节点,整齐的草坪,缤纷的花卉,靓蓝色的自行车道以及依托着民俗剪纸雕塑的曲线景观墙,让人在游园中不仅能感受到林荫律动,还能体验到浓厚的城市民俗文化。
“以前这里的路基、道板、台阶、花池都破损严重,样式老旧,花草间都是垃圾杂物,而且想锻炼也只能沿着马路走,走得心里总紧张。”袁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这里既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又有满满的现代艺术美感,几乎每天都来这溜达溜达,安静又舒心,可以说以前不愿出门,眼下反而不愿回家了。”
张志超告诉记者:“口袋公园也叫街头游园,一般就建在小区门口、街边路口等地,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每一处都小巧精致、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可以提升市民身边小微空间的生活品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会到幸福。”
记者了解到,海王路节点改造面积约12843平方米,其中硬质约46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8207平方米,使这里常年有绿有花有景,可憩可游可玩。
红色丝带造型寓意丝路文化演变
在张志超的带领下,记者随后又来到大珠山中路与喜鹊山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实地探访。
“在这里,我们结合了老胶南民俗中的秧歌文化,将红色丝带为原形的构筑物作为整个场地的精神堡垒,寓意秧歌文化也是丝路文化的演变。”张志超告诉记者,通过形态多变的丝带造型,形成了连续的廊架、座椅红色飘带,极具视觉冲击力,并且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也加强了场地整体的休闲娱乐氛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一处口袋公园的建设,都会给周边居民带来惊喜。“一直以来,我们都难觅健身休闲的去处,这一直是我们的‘心事’,现在,政府帮我们实现了愿望。”正在带孩子玩扭扭车的李大叔告诉记者。
“有的口袋公园的确建得很小,小到只占据‘巴掌大’一片天地;也有的建得很窄,窄到只是一条道路上的烂漫花开,虽然很‘袖珍’,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建设时在注重美观前提下,都保证了公园的实用性。”张志超认真地说。
突出人文思想填补城市绿地盲区
继续前行,走到大珠山中路与双珠路节点,记者发现,这里一改往日草坪裸露严重、绿植缺少、健身活动场地少的局面,摇身一变成了群落式、自然式布局的“雨水花园”。
原来,这里突出了在微地形周围设计旱溪,旱溪内散置米白色卵石的设计,并从细节入手调整植物配比,实现“一街一景、一园一品”,逐步填补了绿地盲区。
像这样的突出人文思想、一心为民建设的节点还有灵山湾路节点、东岳中路节点、隐珠山路节点等,均将绿化、美化、出行、休闲、娱乐等功能融入道路节点建设中。“大珠山中路南起喜鹊山路,北至大庄高速出口两侧绿化带,全长约7.7公里,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改造出了6处交通节点口袋公园,20处小节点口袋公园,改造面积约20.85万平方米,使该区域居民休闲娱乐场所数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张志超告诉记者,其他口袋公园工程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届时新区市民幸福的指数也将有明显提升。
一直以来,新区还绿于民、还景于民,一处处“口袋公园”建设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赏景,享受片刻宁静,更享受葱葱绿意。(张静 马志丁)
-
上一篇:暑热消退 迎来秋凉
-
下一篇:直通车送学子直达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