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民生

复收

来源: 点击:时间:2018-11-2 9:53:32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尽管没像父老兄弟那样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但从小拾草剜菜,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是在所难免,个中辛苦不言而喻,记忆犹新的当属复收。

当时物资匮乏,农作物产量低,人们的温饱难以保证。农村耕种全靠人工,为及时收获农作物,动员和发动男女老少齐上阵,确保农作物颗粒归仓、寸草归垛。

农村的中、小学校在农忙时节放两个特有的假期:麦假和秋假,让上学的孩子回家帮大人收种,麦假一般是一周左右,秋假近一个月。

麦假主要是在收割后的麦茬地里捡零散的麦穗,捡完后拿到生产队的场院过秤后放进麦垛里,秤后的重量记账,挣工分。

秋假,主要是在大人刚收过的地瓜、花生地里用镢头或二齿钩子一垅垅一沟沟的鲜土里往前刨,捡拾遗漏的地瓜、花生。因那时产量少,大人在收获时全力以赴,很少有遗漏。尽管孩子们使尽全身力气挖刨,但收获甚微,偶尔能刨出个小地瓜或粗点的地瓜根子也如获至宝。

那时尽管人们精耕细作,但一年的收成依然难保糊口,能天天吃饱肚子成为当时多数人的奢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此人们实现了丰衣足食。

随着发展,国家逐步取消了农村集资、提留和农业税,还实行了种粮补贴,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科技化。尤其是现在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后,田野上新建了各类现代化种植园区、生态园林、温室大棚等。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当下的农村也没有了往日农闲的习惯,“三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已成历史;手推车、地排车、权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等农具也都进了农耕博物馆。在农村已很难看到家养的牛、马、骡、驴,甚至养猪的都不多了。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改革开放让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时代成历史,同样,复收已不再。无论是苦涩还是欢乐,那段历程使我懂得了劳动的辛苦及收获的不易,有苦才知甜,知不易才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樊泽宝 新区安监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