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关工委营造青少年成长好环境
本网讯 青岛西海岸新区关工委始终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以教育、关爱、帮扶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己任,切实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近日,工委书记王建祥作出批示,对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区关工委善于创新、敢于突破,抓青少年思想教育,带青少年走出困境,保青少年成长成才,多方面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望再接再厉,不断开创新时代关工委工作的新局面。
贴近实际,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去年以来,新区各级关工组织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他们组织青少年听革命故事、观红色电影、看红色书籍、办演讲比赛、写缅怀文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缅怀先烈,不忘国耻”活动,入情入景接受伟大精神的洗礼;组织青年职工和农村青年代表分批到红色基地接受红色基因熏陶;把新区相关展馆、教育基地作为红色基地的“孕育地”、“储存库”,使拜谒、瞻仰、学习常态化。
同时,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对青少年进行“两史”“三爱”教育;“五老”与青少年进行“谈变化、话改革、促发展”访谈活动,激励青少年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图书展览、征文比赛、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六一、”“七一”、“十一”等节庆日,“五老”与青少年同台进行歌颂新时代、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汇演,歌颂祖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抒发爱党、爱国情怀;组织620名五老骨干宣讲员进校园、进社区、进镇街、进机关、进企业、作思想道德教育报告600多场次,受众达3万多人。
新区关工委还“以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活动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公德美德教育。通过搜集整理雷锋事迹、参观雷锋纪念馆、重温雷锋日记、展播学习雷锋心得体会等形式,引领青少年学习雷锋精神,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开展“三月春风暖我心,雷锋精神伴我行”活动中,“五老”志愿者与青少年志愿者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到背街小巷打扫卫生、在街头和村居义务维修家电、理发、为居民看病,做好事7000多件,让雷锋精神在新区城乡发扬光大。
倾情关爱 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去年以来,新区各级关工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和创建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双创”活动。“五老”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讲法律知识160多场次,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1256件次;定期对未成年嫌疑人宣讲法律知识,向社区矫正人员面对面上法制课,对32名刑满释放青少年进行跟踪、感化教育,对3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爱心帮扶,为未成年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困境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全区“五老”志愿者主动参与文化市场集中和专项整治,对417所中小学、幼儿园及校车公司进行定期检查,提出隐患整改建议1628项。由“五老”组成的义务网吧监督员坚持常年跟踪巡查,引导青年人文明上网,疏导未成年人远离网吧。
广泛开展志向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困难帮扶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全区300多名“五老”志愿者与困境青少年结成对子,及时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去年以来,区关工委慈善分会募集善款25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学生200多名;“耿秋萍爱心工作室”先后资助困难学生82名;环球集团、交通银行等企业资助困难学生和残障儿童127名。在“助残日”和“护眼日”期间,相关单位向残障儿童捐赠资金和图书,并聘请护眼专家到学校进行护眼知识专题讲座。以“团干部+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专业社工”模式,多方式帮助残障青少年增强工作和生活技能;区妇联牵头资助652名春蕾女童;区残联投入513万元,为140多名残障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对30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爱心帮扶,为100名未成年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以“爱心父母”角色对失足青少年耐心教育疏导,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
为丰富青少年阅历,新区积极搭建平台,设立32处研学基地,使10万学子得到实践体验;将全区各类展馆和教育基地简介、地址、联系方式编印成册,便于青少年参观学习,全年接待区内外青少年参观学习100多万人次;适时举办农村青年技术指导培训活动,帮助青年科技致富;兴华集团等30多家企业与区内外16所院校签约挂牌,为青年工人提供实训岗位7000多个,有效提升了青年员工技术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