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时政

西海岸新区:融入一带一路 向海而兴再扬帆 ┃《筑梦新时代 奋斗新征程》

来源: 点击:时间:2019/4/27 6:00:56

【口播】

因海而生,因贸而兴。从琅琊港这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原始的起点走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抓住“一带一路”契机,五年多来,不断将传统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共赢新空间,“一带一路”重要桥头堡雏形初现。

【正文】

在青岛港前湾港区,一艘马士基欧洲航线万吨巨轮紧靠码头停泊,巨大的吊装设备正有条不紊地将集装箱逐个从码头的存放区装载到货轮上,这些货物将发往欧洲相关国家。据了解,这条航线5年前最大船舶只有300米左右,现在已升级到400米左右,年装卸量5年以前也仅仅只有几千标箱,现在已经升级为一万五千标箱以上。

【同期声】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在航线密度越来越大,我们的航班也越来越多,我们在装卸箱量增长了40%,其中一半的贡献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我们的国际航线增加了15条,其中十条运行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

【正文】

青岛港处于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位置,是东南亚国家陆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头堡之一。因此,青岛港不断放大位置优势,深度整合港口物流资源,在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建设内陆港,开通多式联运班列,2018年,完成操作箱量超过10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50%,在全国沿海首个突破百万标准箱,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

【同期声】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部副经理  王进

“青岛港共开通海铁联运班列42条,其中省内班列28条,省外班列是10条,国际过境班列是4条,国际过境班列4条,主要是发往中亚5国,如俄罗斯、蒙古,主要的产品是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汽车。”

【正文】

目前,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犹如两翼,联通着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实现了港口、口岸、航运、物流、商贸、金融等信息资源共享。借助港口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很多西海岸本地企业,出口产值五年内有了巨大增长。

【同期声】青岛环球集团副总经理  赵传福

“纺织机械是我们青岛环球集团的主导产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们环球集团纺织机械的出口,得到了迅猛发展,2012年我们的出口额只有三千多万人民币,2018年我们的出口额已达到了2个亿人民币,我们出口的国家也从原有的东南亚,延伸到中亚、包括俄罗斯等国家。”

【正文】

五年中,西海岸新区一方面“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赢,另一方面也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围绕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西海岸新区正在打造青岛中德生态园。这个由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汇聚德国元素,以“德国+”引进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发展,以“+德国”引进德国技术助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德两国政府在城市领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同期声】青岛中德生态园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潘伟

“中德生态园,经过五年多发展,在原来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400多亿元,6家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在内的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落户,与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项目合作关系。2018年园区为为‘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培训官员200余人。”

【正文】

2018年,西海岸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进出口总额68.6亿美元,占新区进出口总额的48.2%;2019年1-2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0.4%。

【正文】

在经贸交流的基础上,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区域互动,并从单纯经贸往来拓展到投资、贸易、科技、外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友好联络关系。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黄岛)论坛,数十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代表参会,发布共识章程,推进了海上互联互通,大力提升西海岸新区海外知名度。

未来西海岸将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基础上,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经贸往来和友好交流并重,加快布局推进产业转移类、资源能源开发类、国际经贸合作类等重点项目,引导区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加速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