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立做 难事常解
小处着手、细处着眼、实处着力,灵山卫街道提升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近年来,灵山卫街道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忧事、烦事和难事,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实处着力,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小事立做、难事常解”中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使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处着手解决群众的忧事
“以前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得把车子推到电梯里,再到自家门口,费时又费力。自从小区建了充电车棚,现在刷一下卡就可以充电,再也不用愁了。”家住北门外安置区的居民王女士说。“村庄回迁后,村民都习惯把电动车停在自家门口充电,这样的后果是既堵塞了楼道又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北门外村党支部书记苏国荣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民这桩“心事”,村委成员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最终联合其他三个村在社区内投资建设了三个充电车棚。
老百姓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正是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问题构成了民生“大网络”。“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讲,‘小’既是切口、也是载体,小处着手的关键在于唤起从点滴开始的行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茂强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灵山卫街道将群众诉求“小事”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新工作方法,强化部门联动和督办,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占路经营、物业管理、校园安全等2400余件诉求事项,全部落实责任到人,并建立诉求解决反馈机制,使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细处着眼解决群众的烦事
干净整洁的道路、花香木繁的景观、漫步观景的人群……4月3日,记者来到灵山卫街道珠山文苑社区新建的社区公园,瞬间被眼前精致舒适的环境吸引。
“以前这边只有两颗大松树和零零散散的小灌木,一到夜晚,广场上人满为患,有的居民甚至为了抢占活动场地闹的面红耳赤。”谈起社区公园的建设,灵山卫街道民政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珠山文苑社区由于小区建设年代较早,随着居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对小区的绿化和健身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居民的烦心事,街道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多次进行实地调研,仅与居民进行协商议事就达20余次,我们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后,最终决定在珠山文苑等5个小区建设了社区花园和健身路径。”“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再小,都应当作城市管理中的大事,如果问题解决跟不上,城市功能就要大打折扣,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灵山卫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波说。
实处着力解决群众的难事
“年龄大了,孩子们也不在身边,自己做饭都有点做不动了。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了,吃完饭还可以跟街坊邻居们下棋、打牌、聊聊天。”在灵山卫街道毛家山村助老大食堂内,老人们一边吃饭,一边夸赞着村里的好政策。“我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青年人大多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居多,我们在入户走访中发现有的老人自理能力不足、又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平时家里连个说话的都没有,吃顿热饭都很困难。”毛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刘瑞亮介绍,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们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决定在村里开办助老大食堂,并努力打造成为丰富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一个平台。”
目前,灵山卫街道已建成助老大食堂3个,惠及辖区老年人5000余人,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的难题,更成为老人新的情感寄托点。“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帮助社区和村庄完善相关制度和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发展创新模式,开启‘养老’的新篇章,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延安说。(李涛)
-
上一篇:竹香茶韵 以“茶”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