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时政

琅琊镇:问难问需问计保民生

来源: 点击:时间:2019/5/31 9:31:16

近日,琅琊镇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会上代表们投票表决出了琅琊镇2019年十件政府民生实事,涉及民生保障、交通出行、政务服务三个方面。十件政府实事的通过吹响了琅琊镇办好百姓身边事的号角。

自新区召开“办好百姓身边事”集中行动现场会议后,琅琊镇迅速部署,推进了一批好事、实事落地见效,在全镇掀起扎实办好百姓身边事的热潮。

问难于民坚持雪中送炭

该镇“最美琅琊人”丁培玲家住夏河城前村,家中有一残疾不能行动的儿子,还有高龄的婆婆与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今年,儿子的残疾证已到期,由于行动不便而迟迟不能换证。了解到丁培玲家的困难,琅琊镇民政部门专门派了残联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解了丁培玲的困难。“孩子出门实在是不方便,想不到你们能上门给我们办理,谢谢你们,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丁培玲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

上门服务,所为之事并不大,但却是困扰丁培玲的难处。百姓的难处,就是党委政府的痛处。今年以来,琅琊镇以百姓反映最集中的出行难、入园难、养老难为切入点,坚持雪中送炭,努力为百姓办暖心事。

地铁13号线去年年底已经开通,在琅琊镇虽设有3个站点,但都处于镇村边缘地带,百姓出行仍然有诸多不便。为解决百姓便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琅琊镇计划斥资5400万元,东拓古城路,南延天城路、旺城路和华城路,实现百姓集中生活区与地铁站的直通直达,目前已经完成路线勘察和地面附着物清点,正在按照计划抓紧推进。

该镇山东头和吴家村一直没有配套幼儿园,家长们每天接送孩子颇费周折,遇到雨雪天更是苦不堪言,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琅琊镇狠抓两所公立幼儿园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并启动幼儿园配套道路建设,确保今年9月份两所幼儿园顺利招生。

随着村改安置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但随之而来是老人生活不方便的问题。为了解决老人上楼难、照料难的问题,琅琊镇率先试点为村改社区引入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将军台社区和荣泰华庭小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并遴选资质过硬、信誉良好的相关企业,为附近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堂就餐、入户保洁等服务。

问需于民提升百姓满意度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琅琊镇的奋斗方向。该镇紧紧围绕百姓生活的日常需要和基本需求,坚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把满足百姓需要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提升百姓满意度。

近日,记者来到该镇便民服务中心,时值中午,夏河城村委的郑伟巧拿着给村民办理养老保险的材料姗姗来迟。记者看到,午饭时间,大厅仍有工作人员值班,很快郑伟巧的业务办理完毕。“村里有事脱不开身,这不到现在才过来,还好大厅这边吃饭时间也有人值班,可方便了我们这些来办事的。”郑伟巧高兴地说。“针对部分百姓反映的不便在工作日抽身办理业务问题,我们建立起中午值班制度和周末特派制度,为群众提供‘八小时以外’和非工作日预约、延时服务。针对特殊群体,我们还在大厅设立帮办代办窗口,安排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远程指导完善材料,直至业务办理完毕。”该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刘青告诉记者,3月下旬以来,琅琊镇已经累计有220人次享受到预约、延时或者上门服务。

为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琅琊镇依托现有司法力量,携手6家法律顾问单位,打造“琅琊法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该平台设有人民调解、实案普法、社区矫正等13个功能模块,可以为全镇百姓在线、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律师资源共享等服务,有利于及时化解百姓纠纷、就近解决百姓难题。目前,该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已完成调试并上线运行,先后提供各类公共法律服务270余次。

问计于民“替民作主”变“让民作主”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琅琊镇始终注重发挥群策群力,坚持打开大门办实事,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最大限度地集纳民意、汲取民智,由“替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努力为百姓办顺心事。

建设新大集是今年琅琊镇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新大集选址过程中,琅琊镇面向64个村(居),发布问卷调查2000余份,充分听取全镇百姓和各村委会的意见建议,最终确定在泰城路与海城路交叉口建设70亩的新大集。下一步,还将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并发动百姓对布局方案进行投票排名,力争将新大集打造成既便于百姓交易又便于体验民俗,既规范合理又具有鲜明琅琊特色的乡村集市。

此外,畅通百姓反映问题渠道。依托“智慧琅琊”平台,创新设立身边事“随手拍”功能版块,为百姓随时随地、图文并茂地提报咨询、建议和投诉等提供便利,保证群众事项第一时间转办处理。得益于平台的信息收集和快速反应能力,琅琊镇社会治理的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以来,琅琊镇立足自身,先后办结百姓投诉事项300余起,区级12345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0%。(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