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海洋新兴产业新篇章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发展海洋经济是西海岸新区的永恒主题。立足自主创新、示范引领,西海岸以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在黄海之滨逐渐打造出一座大而强、富而美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奋力担当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近日,东方红3号科考船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交付,开始了首次科考试航。东方红3号是目前世界上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新一代海洋科考船,它的“大脑”——科考网络信息系统则是由位于西海岸光谷软件园的地球软件技术公司研发的。
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地球软件相继为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等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了科考信息系统和核心控制软件,让这些深海科考重器可以实现海底精准定位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无独有偶,全国首个自主集成的FPSOP67船交付巴西,运载重量和距离均创世界之最;全球首个现代化、智能化半潜式深海渔场“海洋渔场1号”交付挪威;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最后两个核心工艺模块交付俄罗斯……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大国重器出海记”,让西海岸向世界展示出开放的新高度。
作为全国最大的海工装备基地和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西海岸年造船能力已超过450万载重吨,为智慧船舶、海洋环境仿真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源和有力的服务支撑。
在位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的我国首个海洋基因库,千种鱼类基因组、海洋哺乳类基因组等多个项目正在同步推进。经过三年建设,这里已经汇聚了全球200多名科学家,与67家科研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成为世界领先的海洋基因组学和生命健康基地。“我们的目标是把全球所有的海洋生物进行数字化测序,以此来解读透明海洋这个概念。目前的话,我们已经有300多种物种进行了测序。”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刘姗姗说。
围绕经略海洋,西海岸做规划、出政策、聚人才、兴产业,云集了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船重工等一大批领军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一批高新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澎湃新动能。明月海藻集团和聚大洋藻业集团是西海岸的两大海洋生物产业龙头企业,它们通过引进省外海外行业领域顶尖人才团队,分别开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新一代绿色海藻生物精炼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创新,直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力推动了西海岸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的发展路径,五年来,西海岸新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总量从2014年的49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82亿元,实现了翻番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9%,海洋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五年来,西海岸深远海保障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建成了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船舶的董家口码头、科考船舶基地,有世界一流的船舶海工建设基地,现在已经成为国家走向深远海战略保障的战略支点。”区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继法说。(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