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西海岸“新风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新科技:
垃圾“吃”进去
商品“吐”出来
刷卡开箱、投放积分、满溢报警……11日上午,记者走进名嘉汇小区,探访西海岸具备不同功能的智能垃圾箱试点工作。
绕过小区广场,一排蓝色智能垃圾桶就闯进了记者视线。相比普通分类垃圾桶,智能垃圾桶科技感十足,色彩搭配巧妙,分类标识设计简洁醒目。
“这种新型垃圾箱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它们还有着‘聪明的头脑’。”负责该小区物业工作的青岛新时代物业服务公司区域经理孙瑞萍介绍说,业主必须扫码或刷卡才能进行投放垃圾,投放正确可以得到相应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可直接返现或者在兑换机上兑换饮料和垃圾袋等礼品。
短短10分钟里,就有5位居民“光顾”并成功积分。“参与刚半年就攒了100多分,能换不少卷垃圾袋呢!”老住户刘女士谈及“垃圾分类兑换积分”模式时赞不绝口。
投放正确能获得积分,那投放错误呢?
“若投放错误,垃圾箱就会自动提示,并且将刚投放错误的垃圾‘吐’出来。”孙瑞萍给记者做了个比喻,这跟去银行存钱一样,不识别的钞票将被拒存,所以垃圾投错了,就要被垃圾桶拒收。
让记者惊叹的不仅是它的智能化,还有无人化。
原来,“智能垃圾箱”顶部装有满溢感应装置,当垃圾存放至一定量,它就会发回信号,后台系统便会显示,通知工作人员及时清理,不需要保洁员时时查看。“智能垃圾箱有助于改变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减少对保洁员值守清理的依赖,逐渐向无人化、自助化发展。”孙瑞萍说。
目前,该物业管辖区域已有5个小区安装智能垃圾桶,其他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新模样:
分类有妙招
宣传来“助攻”
“物业免费给大家发着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我们要是再不好好扔垃圾,都不好意思出门。”在海韵丽都小区内,居民陈女士一边将手里的几个垃圾袋分别扔进印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一边和记者乐呵呵的聊着,“现在,我们小区的人都很自觉。”
自我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海韵丽都小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的排头兵,498户小区住户中有473户积极配合垃圾分类试点,参与率达95%以上。
通过小区试点工作,全区40个小区的可回收垃圾充分得到分拣和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得到集中处置,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全区垃圾分类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宣传工作是最强“助攻器”。
在灵珠山街道韩家台社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站”,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工作人员受邀讲解全区垃圾处置的现状、垃圾的危害、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我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带去分类垃圾桶实物,现场讲授居民家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在康桥首府小区,隐珠街道世纪二居的工作人员定期带领网格员和志愿者,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三化四分”等知识宣传,并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分类难题。“不论哪个小区,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定期到垃圾桶内进行分类检查,遇到投放错误的就再重新人工分拣。”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公司垃圾分类负责人孙运龙告诉记者,目前,我区已建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套管理体系,小区的垃圾会由餐厨垃圾收运车和生活垃圾收运车对垃圾进行分类运输,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新农村:
引导是关键
人人都参与
下午,记者又走进滨海街道山王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公路蜿蜒入户,粉墙红瓦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分类明确的垃圾桶格外醒目……随处可见垃圾分类与环境整治带来的乡村新景象。
都说农村想要做好垃圾分类太难了。但山王村的垃圾分类却做的井井有条。
记者观察发现,在村庄大道的宣传栏上,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分类垃圾意义、垃圾分类小误区等内容一目了然。主干道两侧每隔100多米就有一处垃圾桶存放点,四个色系的垃圾桶整齐摆放,周围地面干净整洁,完全没有残羹脏水遗留。
“我们村的垃圾分类关键是通过引导,村民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很有必要,人人参与,形成习惯后,生活环境变好了,村民受益了,自觉地就愿意维护整洁的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村书记王世海说。
此外,该村还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街长制”。由群众选出一批老党员、责任心强的村民作为“街长”,负责管理和监督街道卫生和沿街住户的垃圾分类,街道环境治理步入常态化、标准化、制度化。(文/图 张静)
■相关新闻
校企联手助推垃圾分类上新台阶
为积极倡导高校大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理念,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让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新时尚,近日,市政公司固废直运公司联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开展了以“垃圾分类我先行·引领社会新风尚”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我以前一直以为大骨棒是厨余垃圾,经工作人员讲解才知道大骨棒和蟹壳儿因为比较坚硬,难以腐蚀,应该把它们归入其他垃圾类。”一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这些知识是他以前不知道的,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却很有用处。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设置了四色分类垃圾桶,由宣教人员进行分类演示,组织大学生现场投放垃圾,当场体验垃圾分类,随后实地参观转运中心,直观了解垃圾收、转处置的全流程。“我区一天竟能产生近1800吨垃圾!”听完看完,学生代表张凯惊呼道,“而且这个垃圾量与日俱增,垃圾危害巨大,推行垃圾分类真的是势在必行了。”
海尔学院丁志健老师表示,他们会将此次活动中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带回学校,引导大学生从点滴做起,使垃圾分类工作在校园里落到实处,助推新区高校垃圾分类上新台阶。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它使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也是迈向更可持续更文明生活,非常重要的一步。”市政公司固废直运公司负责人杨占滨在活动结束时告诉记者,他们今后将会继续开展垃圾分类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全区的人都懂得垃圾分类,让我们西海岸环境更美、更绿、更宜居,让垃圾分类成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的“新时尚”。(张静 张莉莉)
-
上一篇:高层次人才赴川开展专题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