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15件大事发布
1 新区为全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提供“三优三美”西海岸方案
主要内容: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工委管委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三优三美”经验,即:优先发展,最美的建筑是学校;优化师资,最美的职业是教师;优质教育,最美的获得是成长。
2017年12月25日,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青岛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带队到新区实地考察了育才初中、凤凰岛小学和首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一一贝壳博物馆,听取了新区“三优三美“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汇报,对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优三美”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新区在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出台学校建设标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等做法值得推广,将新区育才初中、凤凰岛小学与区内名校一体化办学总结为“一长两校,以强带弱“模式,对新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表扬。
主要成效: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了新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经验,“三优三美”经验成为新区亮丽名片。
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时任市委常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区长李奉利分别作出肯定性批示。
区教体局在新区工委区委常委会上专题汇报“三优三美”经验。新区工委管委向全区通报表扬教育系统。
2 教育设施建设率先制定实施”西海岸标准”
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快新区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推动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区按照标准最高、质量最优、装备最好的原则,率先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设标准》,新建学校突出绿色理念,利用被动房技术,新风系统和地下停车场成为“标准配”,新建学校成为新区最美的建筑。
工作成效:
《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设标准》的实施,使新区学校建设从设计、施工、验收、使用有了规范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学校建设有“标”可依,有“准”可行。依据新标准,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12所学校幼儿园,新增学位9000个,开工建设16所学校幼儿园,改造完成39个学校运动场地、48处中小学食堂,创造教育设施建设“西海岸速度”。
3 新区创建为山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
主要内容:
新区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了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建立了编制管理动态调控机制;创新“I+N”的多元教师补充机制,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补充特色课程教师。创新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助力新教师加快成长,搭建骨干教师名师成长平台;出台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农村教师免费查体和特级教师岗位制度,建立农村教师荣誉制度,在职称评聘、评优树先、专业培训向农村教师倾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工作成效:
新区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上傲了典型经验介绍,2017年9月,创建为山东首批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这是新区整体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教师队伍管理新机制的丰硕成果,促进了教师资源优质均衡,推进了教育公平。
4 普通高考创历史新高
主要内容:
新区坚持质量核心,全面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建立绿色质量评价体系,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新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工作成效:
2017年普通高考优生数、达线率再创新高。9人进入清华、北大录取范围,山东省高考理科第三名、青岛市理科第一名出自新区。260人被“985”高校录取,606人被“211”高校录取。
5 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数位居全国同类区市之首
主要内容:
新区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2017年5月26日和6月3日,新区代表青岛成功承办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建筑装饰技能两个赛项的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区获得14金11银4铜,金牌数占青岛市金牌总数42%,位列全国同类区市之首。
工作成效:
技能大赛有力推动了新区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培养了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区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经验在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山东省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和鲁巴职业教育研讨会均在新区举行。
6 新区足球小将靳巧巧在柏林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
主要内容:
2017年7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观看了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青岛西海岸新区学子靳巧巧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友谊赛,受到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工作成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接见新区足球小将靳巧巧,对新区足球进校园活动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2017年“市长杯”足球联赛,新区斩获三个冠军,小学女子足球队夺取省联赛冠军,刷新校园足球联赛历史。《人民日报》报道了新区足球进校园经验。
7 新区创建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主要内容:
新区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和应用环境建设,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投资7000万元更新150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设备,建设60处智慧校园。
工作成效:
全区134所中小学全部通过青岛市数字智慧校园验收。新区创建为山东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被确定为中央电教馆全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基地和数育部网络学习“人人通”基地。
8 新区率先成立工委高校工委
主要内容:
为更好服务高校发展,促进校地融合,2017年2月,新区成立工委高校工委,共有成员单位17个,办公室设在区教体局。高校工委以“联系、服务、保障”为职责定位,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加强驻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指导工作,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转移,统筹抓好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事务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推进驻区高校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融合。
主要成效:
新区工委高校工委成立以来,强化自身建设,积极提升高校工委工作效能;强化立德树人,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指导工作;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强化精准服务,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强化高校治理,积极做好安全稳定服务保障;强化校地沟通,积极做好社会事务协调工作,为推动新区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创了地方服务高校发展的先河。
9 “教育,让新区更美丽”品牌被评为第二届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大精神文明品牌
主要内容:
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大精神文明品牌评选活动是新区工委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新区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年从全区各镇街村居、行业系统、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建的单位品牌、工作品牌、活动品牌、行业服务品牌、志愿服务品牌等几百件品牌中推荐产生“十佳文明品牌”。2017年,在第二届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大精神文明品牌评选中,“教育,让新区更美丽”名列榜单。
工作成效:
“教育,让新区更美丽”,与新区工委提出的“建设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的宏伟蓝图相呼应,是新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品牌确立以来,“教育,让新区更美丽”已成为新区教育人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成为这片开放热土的金质名片。
10 宝山镇中心小学张晓冰老师拯救祖孙三人
主要内容:
2017年12月18日上午7:50,宝山镇中心小学张晓冰老师例行晨检时,发现一名学生未按时到校,家长也没有请假。张晓冰连续拨打该生的家庭电话,均无人接听。张晓冰老师迅速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并查找到学生的家庭住址,同学校分管领导田玉发一起紧急赶到该生家里,发现大门没有关,屋里有一股很大的煤烟味。他们立即冲进屋内,救出了煤烟中毒的一家三口。因抢救及时,一家三口脱离危险,转危为安。《中国教育报》、青岛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张晓冰老师救出学生一家三口的事迹。
工作成效:
张晓冰老师是新区优秀教师代表,践行了人民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高尚师德风范,为人民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增添了光彩。西海岸新区教体局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向张晓冰老师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弘扬了教育正能量,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11 开发区一中赵博韬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
主要内容:
开发区一中赵博韬同学2017年6月,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面向全国中学在校学生寻访一批在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科技创新、技术技能、志愿服务、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诚信友善、孝老爱亲、自强自立等方面表现突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中学生”。经过校级、县级、市级和省级逐层选拔,产生近名“最美中学”。2017年11月,开发区第一中学313班赵博韬同学当选”山东省最美中学生”,获得2017年“大智之星”齐鲁学子奖学金,并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名中学生代表角逐全国“最美中学生”评选。经过层层评选,赵博韬荣获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称号。
工作成效:
新区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小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第三中学孙静字、杜玉、孙翊杰三名新区好少年热心帮助迷途老人回家,大场中心小学学生王康被评为第五届青岛市“美德少年”,弘文学校丁嘉欣、富春江路小学姜仁远获得第五届青岛市“美德少年”提名奖,珠江路小学郭泽轩、香江路第一小学薛一诺被表彰为“青岛好少年”,一批品学兼优学子成为新区骄傲。
12 文化路幼儿园和滨海新村幼儿园迈上独立办园新征程
主要内容:
根据《青岛市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和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区教体局按照分步实施,平稳有序的原则,实验小学幼儿园与第三实验小学幼儿园从小学分离,实行独立建制。区教体局投入500万元改造升级园舍及设施。2017年9月,两所幼儿园正式独立办园,开启独立办园新征程。
主要成效:
文化路幼儿园理顺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滨海新村幼儿园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独立办园、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为打造省市优质园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促进新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117所标准化食堂惠及新区10万中小学生
主要内容:
建设标准化食堂,打造营养健康校园,是新区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自2014年起,新区连续四年把中小学食堂升级改造工程和青岛市标准化食堂建设工程列为政府实办实事,四年累计投资1.32亿元,对全区中小学老旧食堂进行升级改造,扩建食堂餐厅,改造厨房流程,更新食堂设备,食堂面貌焕然一新,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主要成效:
全区现有117个中小学食堂全部创建为青岛市标准化食堂,达标率100%,惠及10万中小学生。第六中学和双语小学创建为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弘文学校被推选为全国中小学“营养校园”试点学校。8月、11月,新区分别在辽宁、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营养校园”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人民日报》报道了新区推进标准化食堂建设的做法。
14 新区率先出台校外托管班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
为规范对中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的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外托管班正常经营,区教体局经过广泛调研,制订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校外托管班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于2017年12月11日经第26次管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印发。《办法》对校外托管班的开办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托管班的申办流程,对校外托管班的日常监管作出了明确规定。
工作成效:
《办法》的出台及实施能够更好地规范我区校外托管班的管理,为全区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课后托管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西海岸新区建立了校外托管班管理长效机制,将校外托管班规范管理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确保新区校外托管班走上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15 教育系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主要内容:
2017年8月,区教体局成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系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并先后组建教育摄影家协会、教育演奏家协会、教育朗诵艺术家协会、教育美术家协会、教育作家协会和教育音乐舞蹈家协会。各个协会将通过学习采风、创作交流、演出展览等各项工作,创作生产优秀的教育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目前,教育文联拥有团体会员7个,会员1000余人。
工作成效:
西海岸新区教育系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成立,为教育系统文艺人才学习交流搭建起平台,对丰富“教育,让新区更美丽”内涵、推动教育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