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康服务连成一条“链”
今年来,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健康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健共体)试点,由区人民医院牵头,泊里、滨海、张家楼、琅琊、海青、藏南、大场7家基层医院参与,逐步建立起“区域内创新、有序、协调、共享、合作的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美好生活需求,打通了基层群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责权利”划分
健共体是健康服务共同体的简称,就是把能够为百姓提供健康服务的机构联合起来,向前将预防端口前移,向后将养老服务延伸,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作为健共体试点改革的牵头单位,新区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带动带教作用,改革在保证各成员单位的举办主体、法人地位、公益性质、机构职能、产权关系、人员身份“六个不变”的前提下,将健共体范围内的业务决策权、人员调配权、资产使用权、财务管理权等“四项权力”赋予新区人民医院,重组了“责权利”关系。
“试点初期,从班子成员到中层干部,从医院到7家基层医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观望,思想上没实现真正认同。”新区人民医院院长许学兵介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各项制度,成立了工会、理事会、监事会后,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普遍高涨,各项工作全面铺开。
组织制度建设助力改革
据许学兵介绍,为确保健共体人民医院组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运行,新区成立了健康服务共同体人民医院组团工会联合会和健共体人民医院组团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以及健共体管理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加强干部职工工作。同时,先后组建健共体综合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药械管理中心等,在组织建设上逐步创新,为改革提供组织建设支持。
经过五个多月的试点,健共体人民医院组团第一届理事会通过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健共体人民医院组团章程》,依托医院现有职能部门及健共体各中心,完成了共十九章一百零八条涉及健共体各个方面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健共体人民医院组团管理办法》。
“我们还制定了绩效管理办法、专家下沉办法、双向转诊办法、临床路径管理办法等,为健共体有序运行建立制度保障。”许学兵表示。
基层就医条件再上台阶
“如果说健共体建设最主要的任务是强基层,那么强基层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谈到改革的最初设想,许学兵这样说道。新区健共体建设中,通过总院专家下沉、分院人员进修、开展专题培训、开设远程会诊等方式,精准发力,带动7家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上升新台阶。
在“百姓情 健康梦”大型义诊活动中,来自新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专家深入7处镇街进行义诊,下乡专家600余人次,义诊35场次,义诊人次1.97万,免费诊疗与检查费用共计200万余元。“每个镇街义诊结束后即安排专家下沉,保证每处基层医院每周2次,每次下沉2名专家。”许学兵说,通过健共体建设,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专家组,根据诊疗指南和人民医院组团实际情况,编写临床路模板88个病种,目前已在泊里医院正式运行,更好地为基层医疗服务。
规范药械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健共体中心洗衣房、中心供应室……如今,随着健共体建设在新区的推广,基层医疗水平迎来了全面提升的机会,促使了新区广大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有保障。(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