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脉,多彩非遗焕发西海岸新活力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悠久的历史积淀造就了让人们自豪的“非遗”项目。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非遗工作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目前,西海岸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
徐福传说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徐福传说是青岛古老的民间传说之一。徐福,字君房,秦时齐地(今山东龙口,即原黄县)人,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泰山勒石颂德。然后经黄县,攀成山,登芝罘(今烟台)山,南下琅琊台,逗留3个月。在此期间,秦始皇看到海州湾内出现海市蜃楼,认为是仙人所显,遂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徐福入海数年求药不得。9年以后(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再次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不老药”,却在熊野浦登陆后,发现了“平原广泽”(即日本九洲)。
西海岸新区至今仍然遗留有徐福石屋、徐福水井、徐福观星石、棋盘石、车辙石等遗迹和传说。西海岸新区成立了徐福研究会,近几年,一些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和出版。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
泊里红席编织技艺、胶州剪纸、茂腔、琅琊台传说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
大珠山传说、宝山“地秧歌”、泊里大集、泊里烧肉、琅琊祭海、琅琊酿酒工艺、陈姑传说、麦草画手工技艺、胶南年画、小珠山传说、灵珠山庙会
青岛西海岸新区区级非遗项目47项
一、民间文学类区级非遗项目8项
藏马山的传说、西施舌的传说、沐官岛的传说、斋堂岛传说、月季山传说、梁祝传说、灵山岛的传说、没尾巴老李的传说
二、曲艺类区级非遗项目1项“藏马大鼓”
三、传统音乐类区级非遗项目1项
胶南歌谣
四、传统手工技艺区级非遗项目共有21项
海青绿茶种植加工技艺、胶南打炕技术、李家洼子地瓜粉条手工加工技艺、胶河大白菜种植技艺、手工木杆秤制作技艺、胶河塔桥全羊烹制工艺、琅琊粉条制作技艺、琅琊竹编技艺、扎扫帚手工技艺、草木灰海参传统加工技艺、琅耶瓷艺烧制技艺、海水豆腐制作工艺、喜饽饽传统手工加工工艺、山陈家村织绣鞋垫手工技艺、红蜡加工技艺、益寿延年酒泡制技艺、胡家烧鸡制作工艺、炸翻花制作技艺、王台增聚回饼、藏南钩编工艺、古都刻纸技艺
五、传统体育与其他类的区级非遗项目6项
辛安大泊子高跷、十字路园中国象棋、龙马锣鼓、皮影戏、琅琊台天文学说、胶南方言
六、民俗类区级非遗项目10项
大沟婚嫁习俗、六汪大集、辛安大集、城隍庙庙会、大珠山庙会、胶南王戈庄大集、龙泉山会、黄山李老爷庙会、王台阁老山庙会、灵山岛祭海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以保护传承的实践、能力、环境为着力点,确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水平,努力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助推发展”的目标,为建设“文化新区”和“文化强区”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