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民生

老街“臭名”四十年 网格行动换新颜

来源: 点击:时间:2019/6/24 14:55:27

本网讯  一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铸就臭名“的大街,用破烂不堪、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寸步难行,这些不太“阳光”的成语来形容,真的一点儿都不为过。在位于王台镇山赵村村委正南方向,是一条“远近闻名”的“死胡同”,人人谈之色变,敬而远之。

这条街是40多年前的山赵村的农村房屋规划工作未完工的“历史遗产”。由于地形所致,该大街东西两侧落差近1.5米,东侧的房屋”高耸“,西侧的房屋”低洼“。又因为房屋规划未完工,致使村民私搭乱建”攀比成瘾“,在南段将这条本该南北贯穿本村的大街,”拦腰截断“,形成了”死胡同“。东西落差和死胡同的两大难题,以及村民们“各自为战”,早年修建各种“碉堡阵地”,终于造成了该街道污水在街面上”横行“的独特“排水系统”。

王台镇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赵浩东,自2018年5月4日入职那天,就“盯上”了这块“难啃的骨头”,立志彻底让这条臭街,旧貌换新颜。

conew_1.jpg

治理前

conew_2.jpg

治理后

好似在跟自己故意过不去一样,赵浩东每天必定会在这条街上走一圈,虽然每次都是一步一坑,一瘸一拐,但每次想到:作为年轻人的他,走一趟都如此艰难,跟何况每天都进进出出这条街道的村民呢?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如何熬过了40多年?他想帮助村民整修这条大街的信念愈加坚定起来。

为此,他几乎每月都会“死盯”这条街道,从中至少找到1条以上的事件,力求通过照片的“背景展示”,“打动”政府部门,支援修整这条“臭街”。虽然一次次努力,都如“石沉大海”般,未“掀起丝毫波澜”,但耿直、任性的他却从未放弃,一直坚持着。

契机的到来,就如同那“一见钟情”的偶遇。2018年10月22日,赵浩东从山赵村书记口中获知,在王台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年底前将对包括山赵村在内的全镇所有村庄的胡同进行路面硬化施工作业。赵浩东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机遇终于来了,在与书记再三确认该街道已被纳入此次施工中后,便开启漫长的维稳清障工作。

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赵浩东共计入户走访12户村民,前后做思想工作近20余次,协调村民按时清拆私建车棚、草棚、草堆、猪圈、树木等共计10余处。记忆犹新的是,“钉子户”赵某某家的两棵30多年树龄的大槐树和一处私建已废用的猪圈,为此,网格员从去年11月份至今,已经入户与之进行了9次思想动员工作,终于在昨天,在山赵村书记与主任的协助下,转化工作思路,先从赵某某的儿女及女婿处做工作,再由亲属联合劝说,这才做通了赵某某的思想工作,同意拆除猪圈和占道的大槐树。

动员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紧接着出现了线杆占道的问题。该水泥线杆归属于移动公司,正好树立在该街道最窄的隘口处,该隘口由赵泽元和赵风江两户村民的房屋“夹”成,宽仅有约2.8米。其中东侧赵泽元家房屋西侧约0.5米处,竖立着该线杆,这使得隘口仅剩2.3米,正常私家车通行都怕被“划伤”。由于线杆占道,致使施工推土机、挖掘机只能仅仅挨着赵风江家的房子勉强通过,严重耽误工期,造成送料赶不上施工进度,砌墙、修排水渠的工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拖延工期意味着额外的工人工资支出。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5月12日网格员赶忙联系了王台镇移动公司,在与移动公司、施工单位和村委、村民四方协调后,制定了初步地解决方案,将线杆移至原先位置往北10米处(该处路宽约6米),赵泽元家胡同口处。由施工单位的挖掘机配合移动公司,帮忙挖坑,并起吊线杆。赵浩东又联系电工,到现场暂时拆下线杆上的路灯设备(防止清移线杆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待重立线杆后,将路灯以及移动公司的相关线路重新安装回去。

网格员与各方再三确认核对方案的具体执行时间表。5月13日早九点,移动公司、电工、施工队以及村委尽数到场,在赵浩东全程协调下,历时4小时,按部就班地完成占道线杆的南移工作。此次南移线杆,从上报到处理完毕,用时不到24小时,这创造了王台镇非重大安全隐患线杆清移的最短时间记录。

面对该街道两大的难点,街道东西落差近1.5米;街道两侧的的排水系统重建问题,赵浩东早就预见,肯定会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为此,他坚守在路面整修硬化的施工现场,连续值守10多天。因为牵扯到街道两侧9条胡同,近50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记忆犹新的是5月23日,因为生活污水的排流问题和“高处”村民出行上下坡的问题,发生了两户村民与施工方的现场纠纷。

赵浩东赶忙上前查看,原来是村民赵学公夫妻俩(居于街道东侧“高地”)因为自家门口斜坡的施工方案与自己的预期有出入,原先施工方案斜坡约45°,坡面长约1.6米,但该胡同居住的全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本身都行动不便,再攀爬如此高坡,岂不是“难如登天”?所以才发生了“身体力行”阻止施工的不冷静举动;另一户村民赵端元携其子赵杰(居于街道西侧“低洼地”)则因为东侧赵学公和赵苗元(居于街道东侧高地,与赵端元家东西在一条水平线上)两个胡同向该街道排流生活污水,污水尽数由街面流到低洼处的赵端元家房前屋后。污水中掺杂着猪屎、猪尿、鸡粪等牲畜排泄物,造成街面和赵端元家臭气肆溢,苦不堪言。而按照当初的施工方案,街面整体东高西低,在西侧砌有排水沟,但是这还是不能解决污水滞留路面的问题,这才产生了父子俩一起阻挡挖掘机施工的局面。

针对以两个问题,赵浩东首先听取当事三方,施工单位、赵学公、赵端元的各自主张,又对现场实地勘察,很快制定了调整方案,赵学公家的下坡太陡问题,请施工人员用挖掘机沿东西胡同延伸挖掘0.5米,使原先斜坡角度由45°降为30°,延长斜坡面,更有利于老人上下坡,进出无碍;赵端元家附近路面的排水问题,则在赵端元家东侧的街面边沿处抬高约5厘米,引导高处胡同流出的污水,沿西侧矮墙根处流淌。该调整后的方案,得到了赵端元父子、赵学公夫妻俩、施工方三方的一致认可。原先被嘈杂的吵闹声覆盖的街面,重新响起了挖掘机悦耳的轰鸣声。

施工期间,据不完全统计,赵浩东共计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身体力行,切实保障了施工的进度。

在山赵村村委、施工人员、村民、网格员等各方的精诚协作下,日前(工期跨度如此之长,是由于冬季低温冰冻不适合道路施工作业,实际前期动员、准备和施工的总时长约为2个月),这条“臭名”40余年的老街,终于焕然一新。破烂不堪被整齐划一取代、污水横流被干净整洁取代、杂草丛生被一尘不染取代、寸步难行被康庄大道取代。自此,这条南北大街,成为山赵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志性“代言人”。

一改四十年的“臭名”,老街绽放“第二春”。王台镇社会治理专职网格员赵浩东用自己的坚守和执拗,践行着“为百姓办好身边事”的诺言,彰显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