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新区时政

滨海街道持续推进环卫综合整治

来源: 点击:时间:2019/7/26 9:48:00

村庄环境好 日子更舒心

1564105629251019902.jpg

“过去马路又窄又脏,家门口常年堆着杂物。现在你看这路多宽、绿化多美,大家心里别提有多敞亮!”一说起家乡的变化,滨海街道刘家村不少居民都会自豪地竖起大拇指。近年来,该街道针对乱堆物、乱开挖、乱建筑、乱摆摊等环境问题开展整治,以“辛苦指数”换居民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人居环境,给居民带来看得见、享得到的舒适。

“我们从5年前开始搞农村环境整治,一路走到现在,成了环境整治示范村,全村人都很高兴。”刘家村村主任王砚庆告诉记者,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多亏村庄的环境卫生奖惩制度。原来,村里成立了卫生保洁检查小组,每月开展检查,内容包括室内卫生、庭院整洁、房前屋后卫生、垃圾分类等。“我们通过评比,对做得好的户进行现金奖励;做得不好的,会被拍照‘上榜’。村民好面子,一旦上榜,大家就默默使劲整改。这使得整治效果有了‘质’的提升。”王砚庆笑着说,村里的两个保洁员也是“功臣”,当初上岗时,他们签订了保证书——如果工作做得不好,会随时被解雇。可他们不但没被解雇,反而因工作出色每年都会得到奖励。

采访中,垃圾桶旁的一个盛放着草灰的铁桶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村独创的,有好几个村还来学习过。”王砚庆告诉记者,村民冬天生炉子有煤灰,夏天做饭烧火有草灰,滚烫的灰容易把普通垃圾桶烫坏,他们便将油罐桶改制成垃圾桶。如今,村民都会自觉将烟头投放进铁桶。记者绕村一周发现,每个胡同口不仅有铁皮桶,还有绿色垃圾桶。“这些都是为了方便村民。村里还有三处垃圾分类点,每处约有20个垃圾桶,足够大家使用。”王砚庆说。

“刘家村只是滨海街道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滨海街道城管负责人纪同强表示,该街道其他村的环卫整治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村庄改造离不开党员、群众的支持和制度的创新。一直以来,街道都鼓励各村打开思路,充分利用各项奖补政策,积极发动群众,采取政府补助、社会参与等形式,建立财政补贴、集体投入、市场化运作等多种融资模式,确保环保措施长期有效运行。”纪同强告诉记者,辖内的黄石坎村引入市场化机制,实行环卫外包,严格落实督导考核,村居环境长态保持高标准;  杭村实施“门前四包”责任制,实行村间巷道卫生党员分段负责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颜值;宅科村在已有环卫作业队基础上,成立专业大件垃圾清运队伍,实行定时定点集中清运;营北村实行“街道集中清运+农户自行处理”环卫制,走出一条垃圾处置的新路子……“我们将继续摸索管理新模式,力争实现街道内路面、墙面、水面立体式管理,促成各村环境整治工作‘有人治、有人建、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纪同强说。

截至目前,该街道共计投资400余万元,累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80场次,清理河道10万余米,清运存量垃圾1.7万吨,拆除违法建设170余处,绿化植树28076株,新增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投资170余万元完成27个村居、4个村改社区以及11个物业小区、4个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点基础建设,共计投放垃圾分类桶220个,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利用两年时间投资780余万元,完成卫生改厕5833座,实现村居卫生改厕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彻底改观。(张静